水湳經貿園區三大工程

一、區段徵收工程  

(一)計畫概要及願景
  水湳經貿園區整體開發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是從全球化、兩岸經貿發展前景及中臺灣區塊未來發展做考量,呼應臺中市發展適居城市的定位及邁向國際化的願景,提出整合經貿、創研、大學、休閒、生態、文化、生活等機能之規劃,型塑水湳地區成為中臺區塊生活的、創意的、文化的以及各種生物棲息的新綠洲。同時以「中央公園、大學城、臺中國際會展中心、臺灣智慧營運塔」作為開發主軸,建構未來都市發展的新契機;並建立公私合夥的機制,期能擘劃更具前瞻性、國際性及創意性的都市環境,奠定中臺灣區塊與國際接軌的堅定基石。

(二)開發範圍
  本計畫範圍廣泛,包含「水湳機場原址地區」及周邊配合變更範圍,北至80M環中路、東接整體開發地區單元八細部計畫區、南略以河南路為界、西側緊鄰中山科學研究院、漢翔公司、逢甲大學等機構,並與第十二期重劃區為鄰,面積合計約254公頃。此外也將大石二巷拓寬道路用地範圍、延伸東西向30M計畫道路穿越漢翔公司之用地範圍,以及規劃區周邊零星用地範圍,一併納入該計畫調整變更。

水湳經貿園區原分布衛星圖(圖片來源:本計畫興辦機關)

二、中央公園新建工程

(一)建構優質永續環境
  臺中市政府預計將園區整體空間規劃分為五大專用區,投入多項大型公共工程建設,率先引入低碳智慧城市概念,作為臺灣第一座具有代表性的示範區。期許能夠透過發展本區除了帶動臺中市整體發展,並減緩人為活動對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更希望能成為臺灣其他縣市之典範。

  園內規劃的大型公共設施有中央公園、臺中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臺中綠美圖(市立圖書館、市立美術館)、中臺灣電影中心、臺灣智慧營運塔及水湳轉運中心等。

中央公園簡圖(圖片來源: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

1.公園公共設施藝術化(12感官體驗區)
  中央公園本著生態、教育與生活的公園設計精神,將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的哲學理念-十二感官實踐於公園空間裡,具象化設置12座感官體驗區,提供遊客遊戲、相遇與體驗感知的場所。

12感官設施位置圖(圖片來源:中央公園手冊)
(資料及圖片來源: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


2.綠地公園地景化
形塑成綠帶地景,串聯整個場域周圍,園區有各式各樣的不同的自然地貌,以自然的地形景觀、滯洪池、天橋、特色建築以及遊具打造屬於大臺中之中央公園。

3.景觀道路與公園植栽
燈光道路的分布與結合,透過中央監控系統完成智慧整合,提升人機介面整合效能,讓公園處處均充滿智慧的便利性。

智慧景觀路燈(使用DALI系統)之功能說明
●每1盞路燈均可獨立控制其點滅時間。
●具有故障偵測的功能。
●LED調光的線性表現可以從0%~100%。
●可依公園管理照度需求,彈性設定各區域之光場氛圍。

系統效益
●節省人力管理成本。
●提昇照明環境舒適度。
●更具智慧化及便利性。
●節能減碳。

燈光配置圖與照明設備現況圖(圖片來源:劉培森建築事務所、長物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公園內建築及設施規劃

設施經營與管理(圖片來源: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5.動線設施規劃
(1)車行路線
  響應低碳城市之遠景,因應綠色交通之發展,創造以人為本之空間環境,禁止機動車進入園區,將運用對於環境及健康與能源消耗等較為有利的運輸工具作為主要抵達園區之交通工具。創造便捷無縫且具有生態意識的交通動線,並達成創造寧靜舒適公園環境之目標。

車行動線圖(圖片來源: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2)人行路線(三條步道)
  為使整體園區可符合多元族群使用之考量,且達人性化之使目的,以無障礙通行路線串連清翠園整區。因應公園之公共且親民等基本元素,考量不同年齡層及不同使用行為,分別設置,提供多項選擇且多元趣味之休閒步行路線。

人行動線圖(圖片來源: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6.區內滯洪池(五座)
  為維護遊客安全,公園設置有超音波水位計來偵測水位,當水位計偵測到大雨所至水位高於規範值,控制中心即以廣播引導遊客移至安全位置。

7.中央公園基地的水路管線分布位置
藝術家必須注意基地上的管路位置分布,設置時避開基地的澆灌系統,以及滯洪池未來高漲區域。
(1)水資源再利用系統-由水資中心出發的輸水管供給中央公園用水(圖中紅色粗線)
(2)公園整體噴灌系統-短草區的灌溉、灌木區的滴灌管線(圖中綠色線)
(3)公園廁所沖刷用水-噴灌控制系統設置於管理中心,噴灌控制系統與公園天氣預報站及雨水感知器相連以便節約用水。(圖中藍色及黑色線)

三、中央公園地下停車場工程

  本計畫基地位於臺中市西屯區文商段86地號,屬於中央公園範圍之內,東至30M-83 號道路、西至25M 公兼道、北至臺灣智慧營運塔基地南緣、南至細園道4 與細綠4 南側境界線向東延伸線所圍之公139 區塊,基地面積約14582.65 平方公尺。
  規劃為地上一層及地下三層建築物,地下一層至地下三層規劃為汽機車停車空間,地面層為民眾步行至公園之連接空間。停車格位設置部分,共規劃有汽車812 機車522 車位

基地位置

基地位置示意圖(圖片來源:本計畫興辦機關)